李叔同为什么会突然遁入空门?
李叔同,民国几大公子哥儿,大才子,家族富裕,生性善良,乐善,留学日本,忧民忧国,多才多艺,书画音乐,天赋天纵,想用艺术教育唤醒当时的国人,在日本遇到一个日本贵族小姐的鼓劢帮助,当时日本还未侵华,后来中日战争氛围,李叔同回国,那个日本小姐也追到中国,与李叔同相聚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战争爆发,日本由支援辛亥革命转变为侵华,李本就有佛缘,看透世事变换教了几届学生就看淡红尘出家了,近代音乐美术教育奠基人,早期受佛教影响,感受众生疾苦,乱世流离,人生无常,
李叔同的日本妻子诚子在归国之前最后要求面见李叔同然后再回日本。她最后见到李叔同时,自己仿佛见到只是单纯的“弘一法师”而远飞那个让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才子李叔同。对着面前的这个穿着不知道补了多少个补丁的僧袍,看着清瘦的脸颊 她固执地叫他叔同,但那个早已不是她的丈夫的人,微微施礼,
“阿弥陀佛,请唤我弘一!”
诚子满目含泪,不甘心地问他: “好,弘一法师!请你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合上双眼: “爱,就是慈悲。
于是在这一刻李叔同与诚子两个人才算是真正的放下了,诚子望着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心中的话根本就不能说出来,所以李叔同与诚子几乎是注定了彼此孤独终老,互相对于这份感情只能怀念而不能继续.也许这就是佛说的人生就是七苦八难求不得吧。
我们可以通过弘一法师的所做所为来认识为什么李叔同会抛弃那个做任何事都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才子,而选择在自己39岁的时候抛弃了一切去当弘一法师呢?
李叔同话剧茶花女
有关的分析有很多,但是大家还是倾向于李叔同是因为艺术上的原因导致了他感觉已经没有对手,站在顶端用上帝视角查看芸芸众生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正所谓李叔同不管做什么,他都能做到第一,画画,唱歌,音乐,话剧,外语,艺术,钢琴,素描,书法,外语,翻译,只要他愿意参与愿意学,其短短时间就可以做到非常好,进而无一不是顶尖级的让人高处不胜寒,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可能我们都低估了,艺术上的高度,给他带来的寂寥。而且他幼时失父,青年失母,他太早看到了“人生皆苦”。
李叔同的出家与那些遇到挫折而悲观厌世的出家者不同。他自小是富家子弟、家财万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李叔同后来东渡日本,西洋文化接受得也很好,做艺术的各个品类,音乐、戏剧,包括文学都是造诣极高。后来他做老师,在教学上堪称一代教育大家,可谓在各个层面都达到了巅峰状态。但是就在各方面达到顶点的时候,李叔同突然在杭州虎袍寺出家为僧,这使得弘一法师的一生充满了***经历。李叔同父亲早年做官,后来贩盐成了大盐商,家里特别有钱。李叔同父亲老来得子有了李叔同,因为家境殷实,父亲去世后李叔同还是受到特别良好的教育,国学功底深厚。李叔同十八岁时候赶上戊戌变法,他和维新党打得火热。后因避祸就带着母亲妻子来到上海。著名的《送别》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送给自己正在遭遇家庭变故不得不远走他乡的好朋友许幻园。李叔同后来考上了上海交大的前身——上海南洋工学。在老师蔡元培的带动下,李叔同接受了大量西学的东西。母亲去世后,李叔同东渡日本求学,学习西洋画法,包括人体素描。这期间有妻儿的李叔同与日本女人体***叶子相好。后来李叔同在天津老家的家业彻底败落,他便来到杭州高级中学前身的师范学院教音乐美术课。但是作为艺术老师,他的国文、历史、篆刻和英语水平比国文、历史、篆刻英语老师都好。李叔同教课一丝不苟,待学生宽厚仁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漫画***丰子恺、国画***潘天寿。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李叔同突然出家。关于他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小时候的环境促使,家里一贯青灯古佛。也有说是因为家里破产。但是李叔同家里破产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他也没有很在意。李叔同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风流债,因此不会是因为感情问题出家。更多的说法是李叔同各方面都很成功,所以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才要半世潇洒半世僧。他利用佛法精神来促进自身修养的精进,在精神世界他要达到一个高度。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1918年(民国七年) 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 演音”,号“弘一”。
李叔同出家的原因,我想大概可以用他曾说过的一段话来说明: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李叔同,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什么生活,也一直跟着自己的心去走。不管是什么路,选择了,他便不悔。
他是一个通透的人,他看透了世俗,看透了人生,看透了名利,看透了一切悲欢离合,这样一个了然万物于胸中的人,他的归宿必然是遁隐于孤寂平淡之处。
关于李叔同出家的经过和原因,其实在李叔同《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和丰子恺《我的老师李叔同》里面讲的已经非常详细了,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
最后用李叔同的一首词作为结尾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一曲《送别》柔肠断,世间再无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