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看去分析崔健先生导的蓝色骨头?
怎样去看去分析崔健先生导的蓝色骨头?
时隔数月,再来书写崔健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的评价,有些茫然,同时好像又有了新的出发点。
从崔健本身的特点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本身就蕴藏着一种摇滚的气息,还有那种属于重金属乐器的躁动和不羁。不论是钟华母亲的爱自由还是钟华所追寻的那种又有意义的正义的的孤独,他们都有一种任性反叛在里面,让人沉醉着迷而放纵宽容,也许是因为美丽,也许是因为才华,更也许是自己的难以到达所以选择的宽容豁达。
关于本片,我最喜欢的便是那段舞蹈。孙洪将水流和音乐、身体、肌肉混合在一起,表达着对遥不可及的东西的向往和挣扎,是对欲望的抑制,对真实的试探和敬畏,那种内心的复杂用艺术很激烈的表达,让我感动和震惊。
评价谈不上,谈下自己的感受。
关于葬礼,生前的葬礼已经有很多版本了,这一个是得了癌症,不久就久隔于人世,因此看看自己的葬礼是什么样子,回到施堰萍的家乡。
施堰萍在想起过去的事情后也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这是第一个故事,还有一个故事是现代的,一个姑娘找寻自己,确定自己。不管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的。她叫萌萌。
施堰萍这个名字刚打出来的时候出现的第一个选项是“试验品”,萌萌这个萌有萌生之意,不知道导演或编剧是否借用了这样的谐音。
好神奇,怎么知道我在优酷刚看了这部电影?崔健的这部电影看了,感觉和同样描述那个敏感时期的艺术类***作品还是有一点儿不同。崔健的风格就是那种看起来很糙,需要你去不断深挖,去联想的类型。他的思维很发散,所有要表达的东西都是围绕着特殊的时期、特殊的人物、特殊的音乐这三者在一个看似偶然但却必然会发生的机遇相遇了,进而渐渐的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写的算是一个以他的视角的叙事体,介绍了中国摇滚的启蒙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对现在摇滚的一种思考(可能是不认可当下的一些事情,不好妄加评论)。这些东西,他其实并没有明说,但是影片里其实都有表现,或者是他的影片全程没有尿点,而且全是隐藏的彩蛋,需要你去慢慢寻找。当然,对崔健、对那段摇滚历史不感兴趣的人应该觉得这部影片很乏味。你想想看,崔健对影片中的歌曲都是细心改编的,怎么可能在影片内容上放水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对于崔健来说,虽然不是盲目的,但是从90年代到现在,起码他陪伴了我的成长。
小女孩的兴趣班(舞蹈、英语、绘画等)几岁开始报最合适呢?
孩子报兴趣班,不仅是孩子的兴趣问题,家庭的经济问题也很重要,现在兴趣班的费用非常高,而孩子还没真正形成自己的兴趣之前是对什么都跟感兴趣,都觉得很新鲜,很好玩,而我们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很多问题的。比如开始的费用问题,孩子上兴趣班接送问题,回来以后陪练问题,以后再培养升级技能的费用问题,还有以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坚持住的问题。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又有专人陪孩子,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孩子在3岁以后就可以给她考虑报兴趣班了,如果想给孩子学跳舞,那么3岁就可以学了,开始是学舞蹈基础,差不多要学两年,这两年的舞蹈主要是练习基本功,也就是上课时老师教几个动作,学生回家练习,下节课就直接回顾一下后再教新的动作,所以在家有人陪着练习十分重要。如果学拉丁舞就要4,5岁才能开始学。都说女孩子一定要学跳舞,长大有气质,但是一定要孩子感兴趣才可以。现在培训机构一般都有试学课程,你可以带孩子先去试学一下,回来让她练习学的几个动作,然后每天都练习半个小时,如果她还觉得很喜欢,那可以考虑一下给她报名,如果几天都练不下来,那么可以不重点考虑孩子学习舞蹈了。
对于绘画来说,同样可以先试学,如果你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孩子又特别喜欢画画,那可以3岁就给她报创意美术班,如果条件一般,可以在5岁以后报美术班。学美术以后可以做一个美术生,不影响学习,也挺好的。
对于英语培训班完全看你的经济能力了,经济能力强,3岁就可以送去学口语了,经济能力弱,不送去也无所谓,孩子谈不上兴趣,只是大人对孩子期望太高,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有些孩子会对乐器演奏感兴趣,可以带孩子到培训中心转一转,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但也不能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一两个就好,学多了分散精力,最终还是会放弃一部分。只要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就要好好的陪孩子练习,在孩子遇到瓶颈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只有家长的认可,才能使孩子的兴趣爱好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以上均是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