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读《二十四史》?
开卷有益,并不是所有的卷都有益处,必须是经典的书,不然自己迷糊,光阴虚耗。经史子集,因人而异。历史书到《晋书》以后差不多成了***。对我个人而言,细品精读的意义不大,但必须知道大概。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六经皆史。史官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主流。对历史文本的直接阅读可做为知识点的积累,也可做为发掘史义的素材。古今对照,读史知人更在明白我们自己。 读书方法也***不同,有消遣型的,有卖弄型的,有生意型的,有研究型的,有致用型的。对于真正认识到史学价值的人,必须从先秦诸子开始,当然,包括儒家在内,后世一提及中华文化必须以儒家为皈依,其实不然,这只是汉武帝以后的需要而已,通读才可建立通识。 谨建议先读一些历史理论和研究方法之类的书,如唐代刘知己的《史通》,章的《文史通义》等专注及古今读史札记剖答之类。 近代诸大家的历史研究方法可参考,毕竟和现在关系比较直接,如王观堂的二重证据法,傅斯年的语言实证主义,***学术史,吕思勉,钱穆,范文澜等的通史表述法。杜佑 《史通》列出二十多个历史方面,比如食货第一。可选择个个自己性情方面及运用方向一致的板块,纵横地读,发现其中的常道与变化。 用科学的方法读,自己做自己心灵的主人,才不会被书读。惟精惟一,抱元守一,万法归一,在数千年的现象中发掘本体,为我所用,世异时移,变法亦矣。 话说回来,把历史书当成文学或***看也是件不错的事。毕竟,现在会读有用的书的人太少了。
二十四史都以《史记》为蓝本,所以建议从《史记》开始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谓纪传体,是以重要人物为主线记录历史大事,跟《春秋》这样按年代叙事的编年体史书不同。纪是帝王世系的叙事,之下的将相或其他重要人物则作传。《史记》是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一直到司马迁所在的汉武帝时期的重大历史***。而后续的史书多是断代史,记录的是某个朝代的历史,比如《汉书》《后汉书》《明史》等一望而知记录的是某个朝代。
先把《史记》读明白,其余的就会有个大致的框架,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必要的工具书如历史地理图册,大事年表之类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会越读越糊涂。
另外,如果不是历史专业人士或资深爱好者,没有必要通读二十四史,对普通人来说,一来难度不小,二来其中也有不少非专业人士难以分辨的错误。
《二十四史》是官方认定的二十四本正史书籍,给人了解历史提供了基础,也给历史学者研究历史创下便利条件。
虽然我不太赞成去读完所有的二十四史,因为精力有限,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去渗透里面的知识。大家都知道,读史籍,是极其枯燥的,并且文言文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作为后盾,是每看一句都需要翻译又或者要翻资料去了解此段话是什么意思。所以是一项复杂的事情,就更别说通读二十四史了。而且,全信二十四史,又是不对的,里面的错点又需要其它史籍相映衬,所以是极其漫长的过程,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个人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朝代,我基本是看明史或明实录,和关于清朝的清史稿。而明朝以前的正史,我基本没看,都是通过其它渠道来获取,但并不是正史。
问了如何去读《二十四史》,我觉得,不一定要以《史记》为开头,要以自己对哪个朝代感兴趣,这样你才能有看下去的动力。现在有原文和翻译本,我建议读原文,锻炼自己文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不懂的去查查,可以学到知识点。有些人会选择中国通史,了解中国的历史,然后选择感兴趣的读,其实最后还是要走回读二十四史的路上。首先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对哪个朝代感兴趣,这样才可以支撑你看下去的动力,如果你不喜欢秦汉的历史,却强迫自己从《史记》开始,到后面会越来越抵触。
我因为看了《如懿传》,买了《清史稿》,花了半年的时间大致了解了。这其实就是对某件事的兴趣让你有看下去的理由。当然还有就是《清史稿》修编的人离我们很近,读起来没有其它的史料那么难,越早的读起来越吃力,因为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作为支撑,是很难吃透的。我不建议去看翻译本,翻译本虽然可以了解,但读不出史书该有的那种味道。我读《清史稿》和《明史》虽然不懂,但都是坚持看原文,不懂的我就记就多看几遍,多问问人多查查资料。
全读《二十四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是历史爱好者寻求征服的一座大山,但是我放弃了,因为太难了。你可以从兴趣入手,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朝代,然后读,一定先读原文。不知道从哪个朝代入手,可以先看《中国通史》。因为要想了解历史,是必须要接触正史书籍的,要读正史,兴趣就是你支撑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