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航模社团是干什么的?
小学航模社团是一个以航模理论、操作技能、设备维修、模拟飞行等方面展开教学的社团,旨在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他们的个人才能提供展示和发展的自由空间。
通过航模的制作和试飞,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航模比赛的内容、赛制和规则,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智力启蒙,培养对航空模型的热爱和兴趣。
此外,该社团还可能组织学生观看航模比赛视频,提供航空模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创造社成立原因及宗旨?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文学旗帜,强调艺术表现自我和内心的自然流露。 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重感情 善于运用“自传体”、“书信体”、“第一人称”的艺术手法 表现作家的主管感受,表现自我,注重主观内心世界的刻画。
创造社”的宗旨:围绕学院确定的“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育人目标,积极争取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努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以传播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活动,帮助同学开阔视野,启发创造灵感,提高创造力。
“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他们于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了《创造社丛书》,最初收郭沫若的诗作《女神》、郁达夫的***集《沉沦》以及郭沫若所译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编辑出版《创造周报》以及《中华新报》的文学副刊。
创造社在前期以“尊重天才、主张自我表现”为艺术宗旨,作品有典型的早期浪漫主义唯美特征,对中国的新文***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造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后期的创造社还有从日本归来的冯乃超、王独清、穆木天、彭康等新会员加入。主要刊物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1929年2月,创造社为******关闭。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